《“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深度解读 2025年05月20日

一、目标宗旨

核心定位: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核心目标:  

1. 到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快于社会平均水平。  

3. 残疾人平等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受教育水平、就业质量、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  

核心理念:  

       普惠与特惠结合:既通过普惠性制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需求,又通过特惠性制度解决其特殊困难(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强化政府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参与残疾人服务供给。  

二、实施意义

1. 补短板、促公平:  

        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纲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如脱贫攻坚、社会保障)缩小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专家指出,纲要推动残疾人民生保障从“临时性救助”向“制度化保障”转变,覆盖人口从“部分”向“全部”转变,服务模式从“个别帮扶”向“常态化服务”转变。  

2. 推动融合发展:  

       通过就业促进(如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教育支持(如融合教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措施,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的条件,实现“全方位融合”。  

       例如,纲要明确“维护残疾人平等报考公务员的权利”,鼓励用人单位聘用残疾人,体现对残疾人劳动权的尊重。  

3. 科技赋能与创新实践:  

       将“互联网+”纳入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首次提出通过网络技术帮助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为后续科技助残政策奠定基础。  

       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推动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平台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数字服务可及性。  

三、科技助残与互联网相关条款及解读

(一)就业创业领域

条款原文:“借助‘互联网+’行动,鼓励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给予设施设备和网络资费补助。”  

解读:  

政策突破:首次将“互联网+”明确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手段,通过设备补贴、网络资费减免降低残疾人参与数字经济的门槛。  

实施路径:  

       在《残疾人就业促进“十三五”实施方案》中细化为“鼓励互联网企业提供众包服务岗位”“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开发社区网络就业岗位”等具体措施。  

       例如,2016年后多地试点“残疾人电商培训计划”,帮助残疾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手工艺品,实现居家就业。  

条款延伸:  

       “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实现部门间和区域内残疾人就业信息互联互通。”  

**解读**:  

- **平台建设**: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整合招聘、培训、政策咨询等功能,解决残疾人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 **数据价值**:通过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精准匹配残疾人技能与岗位需求,提升就业服务效率。  

(二)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

**条款原文**:  

       “制定实施盲人、聋人特定信息消费支持政策。”  

**解读**:  

- **具体措施**:对盲人、聋人有线(数字)电视费用、宽带和手机上网流量费用给予优惠,降低其数字生活成本。  

- **社会影响**: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推动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无障碍改造(如语音导航、大字幕适配),提升残疾人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条款延伸**:  

       “有条件的地方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贴。”  

**解读**:  

- **科技应用**:在家庭无障碍改造中引入智能辅助设备(如语音控制家居、无障碍通信设备),帮助残疾人实现生活自理。  

- **政策联动**:与后续《无障碍环境建设法》(2023年)形成衔接,将无障碍与适老化结合,推动数字技术在残疾人生活场景中的普及。  

(三)职业培训领域

**条款原文**:  

       “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和各类网络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各类残疾人的远程职业技能培训。”  

**解读**:  

- **培训创新**:通过在线课程、直播教学等形式,打破地域限制,为农村、偏远地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如电商运营、数据分析)。  

- **资源整合**:整合高校、企业、社会组织资源,开发适配残疾人的在线培训课程,例如为视障者设计的“语音导览式”编程课程。  

四、总结

       《“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通过“政策兜底+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在残疾人脱贫、就业、教育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其中,科技助残与互联网的结合体现了三大特点:  

1. **系统性**:从网络就业创业支持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形成覆盖“数字接入-数字技能-数字服务”的完整链条。  

2. **创新性**:首次将“互联网+”纳入残疾人政策框架,为后续“十四五”时期“智慧助残”“科技助残”奠定基础。  

3. **普惠性**:通过资费补贴、平台建设等措施,降低残疾人参与数字经济的门槛,推动其平等享受数字红利。  

这一纲要不仅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为全球包容性社会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