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报告(2024年)》《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展与法规落实情况调研计划》发布 2025年05月27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残障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活动安排,我就2024年全国党政机关互联网网站适老化与无障碍化改造进展调研情况进行说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息无障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一平发布报告与计划
一、调查背景与核心目标
今年1-4月协会对全国17,681个党政机关网站及31省配套政策开展了专项调研,聚焦目标:
1.问题诊断:排查形式化改造、技术标准不达标等突出问题;
2.成因剖析:分析责任意识不足、资金限制等深层矛盾;
3.政策评估:核查地方配套细则落地情况及执行偏差;
4.赋能支撑:为技术共享、资金保障、社会监督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核心数据
(一)网站改造总体进展
1.改造覆盖率:66.08%的网站已实施改造,但深度差异明显;
2.同步改造:7,723个网站完成适老化升级与无障碍化改造;
3.表面工程:3,023个网站部署辅助工具,但未实质性改造;
4.认证缺失:仅有25.95%的改造网站通过了国家评测认证。
(二)主要成就
2021年以来成果令人瞩目。目前,党政机关互联网适老化改造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北京、上海等地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带动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构建全龄友好数字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突出问题与成因
1.形式化改造严重:33.84%的改造网站未提供“关怀版”,超26%的网站仅配置工具条,形成“有工具无实效”现象。
2.资金浪费突出:超七成改造网站未通过评测认证,改造经费未转化为有效服务。
3.责任与能力不足:60%未改造网站因资金短缺或责任意识薄弱而停滞。
(四)地方政策实施分级
第一梯队(10省市):北京、上海等地政策体系完整,技术领先。
第二梯队(15省市):安徽、河南等地政策框架明确,但农村覆盖不足。
第三梯队(6省市):辽宁、新疆等地政策尚在完善中。
三、系统性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刚性约束
1.纳入绩效考核:将改造成效与政府年度考核、文明单位创建、数字政府建设挂钩,实行“未达标不评优”机制。
2.明确技术红线:出台专项工作要求,禁止以“工具条”替代改造,强制要通过国家评测认证。
3.开展专项培训:每年组织2次法规与技术标准培训,增强改造即服务的意识。
(二)构建技术赋能体系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简化认证流程。
(三)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创新资金整合:允许地方统筹“数字政府”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经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探索市场化路径:对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及信用评级。
(四)深化用户需求导向
强调用户参与;
评选示范标杆,每年评选100个典型案例。
(五)强化监管与长效机制
依法监管追责:对未改造、虚假改造单位追究责任,纳入政务失信记录。
实施路径规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开展“全流程监督”试点;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调研通过“政策刚性约束、技术赋能、资金保障、用户参与、长效监管”五维路径,推动改造向持续优化升级,助力数字政务包容性发展。下一步需重点落实试点经验推广,强化地方责任意识,确保《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见效。
接下来,发布:
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展与
法规落实情况调研工作计划
一、目标宗旨
总体目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弥合数字技术鸿沟的指示,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确保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共享数字发展红利。
具体目标:依据法规要求,开展全面排查与重点监测,推动建设单位通过国家机构评测认证,让改造成为“智慧惠老、科技助残”数字红利。
核心原则:坚持依法依规、科学严谨、问题导向与多方协同,联合残联、老龄协会等多方力量,确保调研公正权威。
二、具体任务
互联网应用检查:2025年起,分阶段覆盖党政机关网站、政务平台、民生类公共服务应用及城市信息服务终端,抽查适老化功能及信息无障碍指标。
地方法规配套调研:梳理各省市相关法规制定情况,评估实施效果,挖掘创新案例。
主管单位执法调研:调研工信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的执法机制、投诉平台及问责处罚情况。
三、开展办法
组织架构: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老龄协会牵头,组建互联网应用检查组、地方法规调研组及执法监督调研组。
工作机制:按照月度、季度、半年建立监测检查制度与共享报送平台,实现数据互通。
实施方法:互联网网站采用人工检查、意见征集、自动监测相结合方式,定期对建设进展与技术水平情况进行普查;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各地配套法规政策制定情况,与地方管理部门交流执法实践,分析典型案例。
时间安排:自2025年6月启至2028年底止。每年6 - 11月,分别开展建设进展情况普查和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调研,12月撰写报告,发布《中国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蓝皮书》。
四、保障措施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协调推进。利用媒体资源宣传调研意义与成果,营造社会支持氛围。
以上发布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