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残疾人的主体作用 推动互联网适老化和无障碍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月27日

引言:党和国家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保障,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共创共建共享格局,让残疾人及老年群体借助科技感受到数字时代的温暖与便利。然而,当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从网站平台的无障碍适配不足,到高科技辅助产品研发乏力,再到评测监督机制薄弱,都亟待解决。值得关注的是,残疾人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建设力量。中国盲协通过培训盲人骨干参与体验评测,深度介入规范标准制定,已取得初步成效。在此背景下,亟需社会各界凝聚合力,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助力特殊群体共享科技红利,迈向平等融合的数字未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残疾人及老年朋友、媒体朋友们:

       在第21个“中国互联网公益日”及“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行动”启动活动上,我谨代表中国盲协热烈祝贺活动顺利开展,向成立24周年的中国互联网协会送上祝福,由衷敬意其在信息无障碍工作中的卓越贡献。同时,衷心感谢各界代表汇聚于此,为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并对三家协会共同行动方案的发布与实施、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信息智能科创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致以诚挚祝贺。

xxx.png

中国盲人协会李庆忠主席做主题演讲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为相关工作筑牢了坚实法律保障。如今,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科技产品的蓬勃发展,让残疾人及近3亿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智能时代的便利。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视障群体得以实现独立出行、上网学习、理财等诸多生活场景,不仅极大提升了就业创业能力,更有效弥合了数字鸿沟,为平等参与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当前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国内众多网站、互联网应用平台及智能终端尚未达到信息无障碍标准,大语言模型大多不符合无障碍规范。注册登记验证环节多依赖视觉图片,缺乏替代模式,部分按钮无法通过语音识别,给视障群体带来诸多不便。在高科技辅助产品研发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虽发展迅猛,但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需求的产品仍存在研发不足的问题。因市场动力匮乏、与群体需求贴合度低,许多产品在市场化过程中夭折,亟需加强相关促进机制。信息无障碍的推进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评测、达标、监督机制较为薄弱,专业评测监督队伍稀缺,企业进行信息无障碍改造时,常因缺乏专业咨询与评估机构而受阻。

       值得强调的是,残疾人不仅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更是建设的重要实践者与推动者。《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残疾人及残联组织参与无障碍规划设计、评测监督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其中,残疾人参与体验评测工作意义重大且成效初显。

       由于信息无障碍工作专业性较强,对盲人骨干的培训尤为关键。中国盲协多年来联合工信部信通院、中国盲文图书馆等机构,已举办多期盲人信息无障碍评测员、评测骨干培训,就在上个月还开展了新一期培训。通过系统培训,让盲人骨干深入理解相关标准,以更专业的认知、更规范的流程开展体验评测工作,为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仍需进一步完善参与机制与制度,明确参与渠道与方式,让更多残疾人能够深度参与到评测监督工作中。此外,残疾人还可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标准的制定修订过程。中国盲协近年来已深度参与包括无障碍设计规范、信息无障碍政策标准在内的多项规范标准制定工作,未来也将持续发挥残疾人在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确保规范标准更贴合实际需求。

       最后,我在此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并肩,凝聚各方力量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助力残疾人及老年群体共享科技时代红利,实现平等融合共享的崇高目标!

分享: